为什么说Temu最终无法赢亚马逊?

干货   2024-08-18 23:42   263   0   作者:月亮姐  

今天去步行街的一家小有名气的杂货店——“脑子进水”,里面全都是义乌小商品。长沙的步行街南门口黄金码头,年租金保底200万起步。

我看到了一个抓夹,自己在1688上看到的进货价是1元吧,这家杂货店卖2.9元。还有头发夹也是2.9元,个性铁牌4.9元。这种价格完全是我们这种线上卖家的成本价了。不,直接去杂货店拿货,品质更有保障、还省了运费。


里面人很多,排队收银的时候,其实买单的队伍几乎没有的。人均客单价估计也就20~50块。当然他们店的货源具备差异化,店里的流量,相比隔壁装修浮夸的杂货店来说更多,而且购买意愿更强烈。

假设2台收银机,每分钟有一笔购买,8小时不间断收银,那么购买笔数有960笔。他的货损少说得去掉一半,那么,单比毛利率算40%,一天的纯利润11520,一个月的毛利润大概是34万+?里面至少10个店员,工资、水电等开支得算上10万,还剩余24万,房租去掉20万后,还剩4万纯利润/月。

这家店的老板还算合算、消费者也买的很爽,那么这么低的价格,受伤的就只有工厂了。

低质产品的工厂产能过剩,义乌便是最大的案例了。而这也是temu这类平台能够压榨中国卖家最大的底气所在。

山姆会员店的爆火,却证明,低质低价虽然伤害了电商,却无法消灭消费者的高品质消费需求。

就拿我本人来说,淘宝上吃到过价高质低的教训(价格更高,但是货是一样的),拼多多上买到过仿牌唇膏。

国内拼多多能够战胜淘宝和京东,并非拼多多的手段不光彩,向内而看,这些年淘宝京东上面的假评论已成为公知,消费者无法在电商平台筛选购买到高品质的产品,平台本身也没有任何办法从海量的商品中过滤出优质的商品。如此,价格、引流成了双方互相选择的唯二的考虑因素。长此以往,劣币驱逐良币,消费者对电商平台逐渐丧失信心,反正价格高也不一定买到好的,那就干脆用脚投票,谁家价格低就买谁家的了,网上的东西嘛,能用就行。卖家也逐渐发现好东西卖不出去好价钱,干脆品质搞差些,一起卷价格。拼多多的兴起,或许只是电商平台的强弩之末,提前终结了电商平台曾经积攒的的信誉体系。

为什么说temu无法复制拼多多的成功,无法超越亚马逊?亚马逊上有太多的优质商家了,在亚马逊制定的规则下,消费者与亚马逊的信誉体系依旧很牢固,卖家刷单造假的处罚成本非常高,消费者能够通过评论等信息,高效识别筛选出高性价比的产品。而义乌这种产能过剩的白牌产品呢,亚马逊上自有一套成熟的跟卖游戏规则,使其价格达到最低,价格内卷到3美金的小商品小首饰早已充斥着亚马逊。如果简单的认为亚马逊是高价,就错了。拼多多temu能够淘汰的是亚马逊上低质抄款的侥幸存活的卖家,而不是高价原创/高品质的卖家。


其实卷低价这个事,之前wish这个平台就做得很成功,2017年是这个平台的顶峰,之后变开始走下坡路。wish跟temu相比,在品控上确实做的不如temu的。然而,temu想继续发展下去,继续靠内部运营手工品控,无法持续,罚款这个手段,从当前情况来看,也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了,提效空间不大。一个通过图片相似性来比价,动不动就换卖家的平台,经营不稳定,对于专心做产品的优质卖家来说,尤其是做原创的优质卖家来说,应该吸引力也比不上亚马逊。

temu上的比价规则,其实跟亚马逊的跟卖规则非常相似。底层都是谁价格低谁上,卷不赢的滚一边去。主要有2点区别:

1、temu的比价是平台方的行为,由人工+机器识别来完成,而亚马逊的比价行为是消费者自主比价行为,所有卖家在一个相对公平透明的规则下进行竞价。

哪怕价格比不过,只要物流上,比如说价格低的自发货物流时效长,而价格高的fba发货照样能出单;

2、仓储能力比不过。为什么今年temu推出半托管?其实就是自身配送能力已经到极限了,只能借助第三方海外仓来补上这块能力。但是至少目前还没有三方海外配送体系能够与亚马逊抗衡的。中国国际物流要去欧美做成四通一达,道阻且艰!

最后,平台的底层能力,不应该是双刃镰刀,不应该是流量,更不应该是比价系统,而应该是做好渠道本身该做的,优质的购买体验、真实可信的数据公平的销售环境、快捷的物流体系,让踏踏实实做产品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贸易商、工厂都体面的生存与发展,让消费者相信平台并买到高品质的商品满足更好的生活需求!



博客评论
还没有人评论,赶紧抢个沙发~
发表评论
说明:请文明发言,共建和谐网络,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。
扫码添加专属顾问
友情链接